經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體 / VIDEO
專家智囊 / EXPERT
國外農業旅游商業產業化的成功經驗與借鑒
發布時間:
2014-04-15
來源:
作者:
國外農業旅游依托資源稟賦、民俗文化、科技水平等優勢,形成多樣化的旅游類型,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基于政府、行業協會、農業旅游相關企業和社區居民等參與主體的角度,對國外農業旅游發展的成功經驗總結如下:
(一)政府支持,加強農業旅游政策與資金扶持
政府在農業旅游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調控和管理職能,一是制定農業旅游經營、建筑、環保、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或規劃。除日本農業旅游法規體系較為健全外,歐盟1990年實施“鄉村經濟開發關聯行動計劃”以推動鄉村地區旅游基礎設施及農業旅游電子商務建設,美國加州1999頒布“加州農場家庭住宿法案”對農場和牧場提供游客過夜服務做出法律規定。二是對農業旅游區建設給予財政支持。法國農業部、農業信貸銀行和旅館信貸銀行對從事農業旅游10年以上的家庭農舍,平均每個農舍的鄉村建筑整修翻新補貼約5萬歐元。英國政府為農業旅游劃撥專項促銷經費,由1998年的54萬英鎊提高到2003年的500萬英鎊。
(二)協會組織,提供農業旅游服務支撐
農業旅游行業協會作為連接政府與農戶的組織,加強農業旅游主管部門與經營者之間的橫向交流,為農業旅游發展提供技術推廣與項目交流等服務支撐,對農業旅游產業化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美國國家旅游基金協會執行州旅游合作計劃,推廣國際旅游項目,提高聯邦旅游和休閑場所的知名度;墨西哥莊園計劃協會改造老莊園成為中小旅館,對種植果園等農業旅游經營單位進行銷售補貼。
(三)企業主導,推進農業旅游產品開發與整合營銷
國外農業旅游企業注重調動上下游企業的主動性,農業旅游景點企業、旅行社、酒店、農業旅游科研單位等相關單位結成戰略聯盟,互利合作,積極開發旅游產品組合,同時綜合運用廣告、公關推銷等傳播工具,借助電視、電臺、報刊、雜志、互聯網和博覽會等傳播媒體,開展農業旅游的整合營銷傳播。
(四)居民參與,創造農業旅游和諧社區環境
國外農業旅游是以農業或農村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為吸引物的觀光體驗活動,鼓勵農民積極參與,將農業旅游發展為副業形態經營,積極支持農民組建旅游合作社,促進農戶及社區居民與旅游者的溝通交流。農村居民對農業旅游的廣泛認同和積極支持,有利于促進城鄉交流、提高游客滿意度、減少摩擦和沖突,營造資源整合、風情濃郁、文明和諧的農業旅游社區環境。
(五)均衡協調,實現農業旅游整體效益
國外農業旅游發展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重視控制農業旅游活動對資源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強調農業旅游在提高農民收入、促進城鄉文化交流等社會文化效益。
對我國的借鑒:
我國有著豐富的農業生產資源、遼闊的農業生態空間和悠久的農耕文化習俗,具備發展農業旅游的良好基礎。1991年上海“南匯桃花節”掀開了我國農業旅游發展的序幕。近年來農業旅游在上海、北京、成都、廣州等大城市得到迅速發展。1998年國家旅游局推出“華夏城鄉游”,“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做農家活,看農家景”成為其中的重要內容。2001年國家旅游局把“推進工業旅游和農業旅游”作為工作重點,“農業旅游”的概念被正式提出。2005年北京韓河村等203個單位成為我國首批“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總體看我國農業旅游發展快、勢頭好,但實踐中仍存在資源缺乏整合、空間布局無序、市場定位不明、文化保護不足、環境破壞嚴重、綜合效益不高等問題。其原因主要在于對都市農業旅游缺乏整體規劃和系統開發,未能兼顧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均衡協調(張蓓等,2009)。結合我國農業旅游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主要問題,國外農業旅游發展的經驗能夠為我國提供有益借鑒。
(一)發揮農業、旅游產業協同效應
農業旅游既不是純粹的農業開發,也不是傳統的旅游開發,其發展必須兼顧農業和旅游的發展規律。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旅游發展必須以農業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做到“以農為本,以旅促農”,以一定規模的農業生產為核心,轉變傳統農業生產格局,加快耕作管理的科學化,發展綠色食品和特色作物生產,既滿足人們對無公害食品的需求,又為城市居民提供城市綠化、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等一系列配套服務,從而提高現代農業的市場競爭力,獲得農業、旅游的雙重效益。
(二)重視農業旅游資源環境保護
我國農業旅游發展出現了片面追求經濟利益,過分依賴非自然技術手段,城市化、人工痕跡明顯,破壞自然生態系統平衡等現象,以及舍本逐末、過分放大農業休閑旅游功能而影響了農業生產和生態功能等現象。因此,農業旅游發展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農業旅游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一方面,進行農業旅游資源的科學開發和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為城市居民提供新的活動空間,釋放休假日城市人口壓力,降低市區及旅游熱點的擁擠程度;另一方面,綜合考慮生態農業和林業建設問題,注意保護生態環境,避免對野生動植物的干擾破壞,同時降低農業旅游對農村地區的污染。
(三)兼顧農村社會福利和農民素質提高
我國農業旅游發展必須兼顧農民收入增加、農村基礎設施改善及農民文化素質整體提高。發展農業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拓展農業產業功能,提高農業產業化程度,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城鄉統籌,通過發展農業旅游促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農村地區的社區環境和福利水平。
(四)調動農業旅游相關主體的積極性
農業旅游涉及農業、旅游、國土、規劃、建設、科技等部門,必須發揮政府、協會、企業、社區居民等多方主體各自的職能。發揮政府主導職能,明確規劃重點及空間布局,制定財政貼息貸款、延期還貸等農業旅游財政優惠政策,建立健全法規制度,加強經營管理、環境衛生等監督工作,加大交通、信息、農村道路、水電、環境衛生等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產品建設力度。發揮行業協會自組織功能,帶動企業開發農業旅游,引導農民調整生產經營結構,創新農業旅游電子商務和網絡營銷模式,加快經驗交流和成果轉化,提高農業旅游服務標準化水平,加強專業人員教育培訓體系建設。調動相關企業積極性,進行市場調研、市場細分和定位,開發多元化農業旅游產品組合,開展服務營銷、品牌營銷等實踐。
(五)培育農業旅游地方特色和營銷主題
目前我國農業旅游普遍存在項目雷同、盲目擴張、缺乏個性等問題,農業旅游地方文化特色不鮮明,營銷方式單一,宣傳促銷力度不夠,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不高。此外,農業生產季節性和周期性導致農業旅游產生淡旺季需求矛盾,如觀光果園在夏秋掛果期間車水馬龍、亂采亂丟、環境破壞等問題嚴重,而到冬季農業旅游景區則門庭冷落造成了旅游資源和旅游設施閑置。應加強農業旅游地方特色和營銷主題培育,開發多類型、多層次的農業旅游特色產品組合,舉辦各類農業旅游節慶活動,突出農村生活風貌和豐富鄉土文化內涵,綜合運用廣告、公關、促銷、人員推銷等工具,借助大眾傳播媒體,開展農業旅游整合營銷,提高農業旅游產品的整體吸引力。
2025-07-16
慶祝我司簽約貴州黔東南鎮遠古城【美食文化商業街升級改造】專項設計
2025-06-20
慶祝我司簽約徐州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體創意與規劃設計】咨詢服務
2025-05-09
慶祝我司簽約昆明市高品質都市莊園【創意設計與場景營造】全案服務
2025-03-25
2024-12-23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