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案例 / CASE
案例多媒體 / VIDEO
專家智囊 / EXPERT
休閑農業的創意傳奇:桃米社區,在生態村里靜聽蛙聲!
發布時間:
2017-04-25
來源:
作者:
稻花香里聽“蛙鳴”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讀起這首詩,濃濃的鄉間氣息撲面而來。青蛙,這一田間普通的小家伙,在桃米社區里,成為休閑農業舞臺上的明星,書寫農業創意的傳奇。
1999年“9?21”地震,使得桃米里369戶人家,168戶全倒,60戶半倒。“明星災區”的身份一下子更將桃米里長久以來傳統農村產業沒落,人口外流等尷尬暴露出來。 震后,新故鄉文教基金會來到了桃米。他們用“社區營造”的理念來規劃桃米社區的重建,通過與高校合作,對桃米的特色資源進行了全面摸底調查。最終確定了兩個調研的方向:生態旅游和生態生活。
通過資源調研,他們找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載體——青蛙。青蛙和災后重建、社區營造扯在一起,著實讓人有些詫異。而桃米社區真的就在一片蛙鳴中脫胎換骨。而這脫胎換骨的化生,是由文創的系列化主題實現的。那么,我們就領略一下臺灣桃米社區“青蛙”主題文創的別樣風情——
蛙形指路牌
隨意的青蛙“母子”
青蛙景觀
祈禱的青蛙嬸嬸
挑水的青蛙
桃米村有著豐富的生態資源,單單青蛙就有23種,占據了臺灣29種原生種蛙類的80%。別樣的資源成就了桃米村別樣的風景,在當地政府幫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資源潛力,不斷宣傳各種各樣的青蛙和色彩斑斕的蜻蜓,把青蛙設計出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遍布鄉村醒目位置。鼓勵村民動手,用紙、用布、用石頭等鄉村材料,制作手工藝品,很快使桃米村從一個地震廢墟變成一個昆蟲生態文化體驗休閑區。
桃米生態村提煉的新文化符號是“青蛙共和國”。在桃米,處處可以看到青蛙雕塑和圖案,還有濕地公園,以及一家家民宿院落里的生態池——為青蛙營造生態家園,你甚至可以看到,男女衛生間也命名為“公蛙”和“母蛙”。
墻面上的“青蛙王子”
青蛙元素
龍頭上的“金蟾”
除了景觀的建設之外,桃米村從青蛙延伸出一系列文創產品,建設工坊,形成獨特的青蛙工藝產業及特色文化。
社區工坊
萌萌噠小蛙
工藝品
奔跑的“青蛙”
社區工坊
經過幾年的發展,桃米社區擁有“青蛙共和國”、“社區理想國”的榮譽稱號,周末和節假日,桃米生態村日接待游客達到1500人;平時每天接待游客也在500人左右,每年僅門票收入就有200多萬元人民幣。據不完全統計,生態產業每年可為這個村莊帶來300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
經驗借鑒:
桃米社區以生態為基,以青蛙為載體,用創意將‘明星災區“變成了”明星社區“。桃米村無疑是成功的,而其成功的要點在于:
1.善于發掘,勇于創新
從資源調查入手,大膽的將當地優勢物種青蛙作為載體。這一想法是獨特而又大膽的,而正是由于他們這種善于發掘,敢于創新實踐的精神,才讓桃米社區一躍成為休閑農業創意的典范。
2.村落內外的智慧融合
桃米社區的成功轉型離不開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介入,地震發生之后,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堅持讓村民接受并參與他們舉辦和組織的各種培訓,與村民一起商討、策劃,并共同營造社區的建設。這種村落內外智慧的融合,是桃米社區成功的核心。
3.“生態為本”的價值信仰
桃米村將生態為本的理念很好的貫徹到桃米村的每個角落, 一流的生態環境、獨特的桃米文化,吸引著城里人到這里觀光、度假、休閑。他們用實際證明了,發展桃米生態村這個重要的決策為桃米村帶來的巨大效應。
4.發展產業,解決核心問題
一個完善的產業結構必然會當地帶來巨大的效益。“生態為體,產業為用”的思想在桃米得到了實踐,生態產業已經成為桃米生態村的主要產業。據不完全統計,生態產業每年可為這個1200多人口的村莊帶來300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解決了當地發展的核心問題。
2025-07-16
慶祝我司簽約貴州黔東南鎮遠古城【美食文化商業街升級改造】專項設計
2025-06-20
慶祝我司簽約徐州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體創意與規劃設計】咨詢服務
2025-05-09
慶祝我司簽約昆明市高品質都市莊園【創意設計與場景營造】全案服務
2025-03-25
2024-12-23
2024-12-23